问答

人工智能成本高吗?

竹林清风 AI知识库 2

人工智能成本高吗?

回复

共3条回复 我来回复
  • 50
    AI工程师 评论

    ,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更需要借助大集群算力、模板库、业务知识库,以及每个模板内依赖的半自动标注、自动算法选择、自动模型训练和优化等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平台的基础能力,才可以真正降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,使得人工智能应用更加普及,实现人工智能无处不在。

    2024-10-07 07:54:15 0条评论
  • 21
    软萌小可爱 评论

    当然啦。研发费钱啊啊!

    你怕不是不知道,一个机器人从构想到设计,在选材料,然后制作,这得花多长时间。

    设计还费脑子,而且一遍设计出来肯定不可能,所以需要推翻重做N次,最后才能定稿。

    然后选购材料,尝试组装,电路还得设计,编写程序,程序还得调试,改写。

    最后设计出原型机,然后初代机,乱七八糟最后投入市场之后都不知道是第几代了。

    所以说一个机器人凝结的可能是好几十人好长时间的心血,话又说回来,工资不得从机器人里面拿嘛。

    而且零件又贵,成本当然高了。

    而且企业前期业务调研、前期技术调研、数据处理、模型调研、模型优化、模型上线、大规模机器学习计算框架、线下机器、线上机器、运维、大部分的工程投入。

    还有企业需要搞业务问题定义、数据采集、特征扩充、模型调研。

    2024-10-07 07:54:15 0条评论
  • 50
    AI工程师 评论

    现在人工智能估值很高,我们想投都投不起。”一位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负责人感慨说,此前他们打算参股投资一家基于人工智能提升风控效率的机构,一问估值吓了一跳,比他们整个平台的估值还高出不少。

    如今,他更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投资。

    究其原因,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,难免导致行业良莠不齐——尤其是人工智能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“伪应用”日益增多,比如一家人脸识别机构宣称可以为消费金融平台开展远程面签,人脸识别成功率超过90%,但不少平台测试后发现,借款人所处场景的灯光角度对人脸识别准确性产生不小冲击,导致平台只能重新采取线下面签方式评估借款人是否存在欺诈行为。

  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注意到,在美国股权投资机构也开始对人工智能在消费金融领域的“伪应用”日益警惕。尤其是一些标榜“人工智能”的美国消费金融机构,其风控核心仍然是基于采取人工经验判断,对借款人贷款风险进行评估。此外,不少宣称图像识别、语言识别准确度极高的消费金融平台,并没有因此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。

    “伪应用”悄然兴起

    在这位大型消费金融机构首席技术官看来,人工智能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应用,主要集中在获客、客服、风控、催收等环节。

    比如在风控环节,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机器深度学习,不断优化风控效率降低坏账率同时,还能给予借款人更精确的风险定价;在催收环节,人工智能可以针对不同资产、职业、年龄的逾期借款人设定个性化的催收还款方案,在合适的时间给借款人发出催款信息,既能顾及借款人面子又能提醒他们尽早还款,提高催收效率;在获客环节,基于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、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协助平台完成远程面签,降低线下人工运营成本。

    “不过,人工智能是否很好兑现这些预期,的确存在不小的挑战。”他直言。

    多位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,他们都曾遭遇人工智能伪应用现象,比较常见的是人工智能机构抓住平台担心暴力催收的“心理”,推荐基于人工智能的催收模式,宣称能大幅缩减催收团队人数。

    “但它的实际应用效果不够理想。”一位消费金融平台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记者。后来他了解到,这家机构是照搬美国的人工智能催收技术,但中美两国消费金融环境截然不同——美国有着成熟的个人征信体系,借款人违约就会被列入黑名单,导致日常生活、旅游举步维艰

    2024-10-07 07:54:15 0条评论
  • 23
    君临天下 评论

    当然,人工智能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,专业的技术人才,还包括时间成本来研究,这些成本都很高的

    2024-10-07 07:54:15 0条评论

3 条评论

评论已关闭...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