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真的被AI写作工具的强大功能惊到了!特别是它生成搞笑内容的能力,让我这个自诩“段子小能手”的人都瑟瑟发抖,感觉饭碗要保不住了!所以,我决定对几个热门的AI写作工具进行一次幽默感测试,看看它们能不能真正get到人类的笑点。
测试一:谐音梗大挑战
谐音梗可以说是检验幽默感的第一道关卡,既要巧妙,又要让人会心一笑。我给AI出的题目是:用谐音梗写一段关于“秋裤”的文案。
AI工具A的回答:穿上秋裤,感受温暖的“囚禁”!
AI工具B的回答:秋裤,你妈喊你穿秋裤!
AI工具C的回答: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,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。
说实话,AI工具A和B的回答略显尴尬,有点强行谐音的感觉。AI工具C的回答稍微好一些,但还是缺乏新意。看来,在谐音梗这方面,AI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。
测试二:情景喜剧创作
我给AI设定了一个情景:一个人走在路上,突然踩到香蕉皮滑倒了。要求AI用幽默的语言描述这个场景。
AI工具A的回答:他脚底一滑,像一袋土豆一样摔在了地上,引得路人哈哈大笑。
AI工具B的回答:香蕉皮仿佛拥有了生命,故意伸出“魔爪”绊倒了他,他狼狈地摔了个四脚朝天。
AI工具C的回答:他感觉自己像是在演绎一部滑稽的默剧,以一个夸张的姿势完成了“地咚”,可惜大地并没有回应他的热情。
AI工具A的描述过于平淡,没有体现出喜剧效果。AI工具B的拟人化手法略显幼稚。AI工具C的描述相对生动有趣,但“地咚”这个梗有点过时了。
测试三:模仿脱口秀演员
我选择了脱口秀演员李诞的风格,让AI模仿他创作一段关于“加班”的段子。
AI工具A的回答:加班,加班,又是加班!我感觉我的生命都被工作吞噬了!
AI工具B的回答:加班就像一种慢性毒药,慢慢地侵蚀着你的生活,让你失去自我。
AI工具C的回答:说真的,我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那么热爱加班,难道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吗?难道加班比回家陪老婆孩子更重要吗?我怀疑他们是不是在公司偷偷养了小三!
AI工具A和B的回答都过于严肃,缺乏李诞式的那种“丧”和“颓”。AI工具C的回答稍微接近一些,但“小三”这个梗有点敏感,不太符合李诞的风格。
测试四:制造反差萌
我让AI创作一个“肌肉猛男喜欢Hello Kitty”的反差萌形象。
AI工具A的回答:他拥有一身健硕的肌肉,却喜欢收集Hello Kitty的周边产品。
AI工具B的回答:他是一个铁血硬汉,内心却住着一个粉红色的少女。
AI工具C的回答:他举起沉重的杠铃,然后小心翼翼地放下,生怕吵醒了床头柜上熟睡的Hello Kitty玩偶。
AI工具A的描述过于简单,没有体现出反差萌的效果。AI工具B的描述过于抽象。AI工具C的描述相对更具画面感,也更能体现出反差萌的趣味。
测试项目 | AI工具A | AI工具B | AI工具C |
---|---|---|---|
谐音梗 | 略显尴尬 | 略显尴尬 | 缺乏新意 |
情景喜剧 | 过于平淡 | 略显幼稚 | 略显过时 |
模仿脱口秀 | 过于严肃 | 过于严肃 | 略显敏感 |
反差萌 | 过于简单 | 过于抽象 | 相对较好 |
总结
通过以上测试,可以看出AI写作工具在生成搞笑内容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虽然有些AI已经能够初步掌握一些幽默技巧,但整体而言,它们的幽默感还比较稚嫩,缺乏真正让人捧腹大笑的能力。所以,各位段子手们,暂时可以松一口气了,我们的饭碗目前还是安全的!
不过,AI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,未来或许真的能够创作出比人类更搞笑的内容。到那时,我们或许真的需要思考一下未来的发展方向了。与其担心被AI取代,不如积极拥抱新技术,学习如何与AI协同创作,或许这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。
我个人觉得,幽默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智慧,它需要对人类的情感、文化、社会等方面有深刻的理解。而AI目前还缺乏这种理解能力,这也是它难以创作出真正优秀搞笑内容的原因之一。
未来,AI写作工具或许能够在数据分析和语言处理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,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幽默。但即使如此,我相信人类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仍然是AI难以复制的。
所以,与其担心被AI取代,不如不断提升自己的幽默感和创作能力,让自己变得更加不可替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