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朋友在讨论AI写作工具,作为重度文字工作者,必须得跟上潮流!我体验了最近比较火的烛龙AI写作系统,重点测试了它的长文本生成能力和逻辑连贯性,来分享下我的真实使用感受。
先说说我的测试思路。我分别让它生成了不同类型的长文本,包括一篇科技评论文章、一个短篇小说和一份市场分析报告。之所以选择这三种类型,是因为它们对AI的写作能力要求各有侧重。科技评论需要逻辑严谨、论据充分;短篇小说考验情节构思、人物塑造和语言表达;市场分析报告则需要数据支撑、结构清晰。
首先来看科技评论文章。我给的主题是“元宇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”。烛龙AI很快生成了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,内容涵盖了元宇宙的概念、发展历程、核心技术、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。说实话,文章的完整度相当高,涵盖的知识点也很全面。但在深度分析方面略显不足,一些观点的论证还不够深入,缺乏一些独到的见解。
接下来是短篇小说。我设定了一个简单的故事背景:一个未来世界,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存。烛龙AI生成的故事情节完整,人物设定也比较清晰,甚至还有一些反转和悬念。不过,在人物刻画方面还有提升空间,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描写不够细腻,感觉有点像流水账。
最后是市场分析报告。我选择了“智能家居市场分析”这个主题。烛龙AI生成的报告包含了市场规模、竞争格局、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,并引用了一些数据和图表。让我惊喜的是,它生成的报告结构清晰,逻辑严密,数据也比较准确。虽然缺少一些深入的行业洞察,但作为一份初步的市场分析报告,已经足够出色。
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测试结果,我做了一个简单的表格:
测试项目 | 科技评论 | 短篇小说 | 市场分析报告 |
---|---|---|---|
字数 | 2000+ | 1500+ | 2500+ |
完整度 | 高 | 高 | 高 |
逻辑连贯性 | 良好 | 良好 | 优秀 |
创新性 | 一般 | 一般 | 一般 |
深度分析 | 略显不足 | 略显不足 | 良好 |
总的来说,烛龙AI在长文本生成方面表现出色,能够快速生成结构完整、逻辑连贯的文章。尤其是在处理信息整合和逻辑推理方面,表现出了很高的效率。但在创造性和深度分析方面还有待提高,生成的文本有时会缺乏一些独特的见解和深度思考。
此外,我还发现烛龙AI在处理一些复杂的语法结构和长句时,偶尔会出现一些小错误,需要人工进行修改。这可能是由于训练数据中长句和复杂语法结构的比例较低造成的。
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,烛龙AI可以作为一个高效的辅助工具,帮助我们快速生成文章框架、收集整理资料、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总结。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的思考和创造,最终的润色和修改仍然需要我们自己完成。
未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相信AI写作工具的性能会越来越强大,能够更好地辅助我们进行创作。我也会持续关注AI写作领域的最新动态,并分享我的使用体验。
我对烛龙AI的测试主要集中在长文本生成能力和逻辑连贯性这两个方面。当然,一个好的AI写作工具还需要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,比如语言表达能力、风格迁移能力、SEO优化能力等等。这些方面我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测试,后续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。
我还尝试让烛龙AI生成不同风格的文本,例如新闻报道、散文、诗歌等等。结果发现,它在处理不同风格文本时表现出的能力差异较大。例如,它可以生成比较规范的新闻报道,但在生成诗歌时,表现就差强人意,生成的诗歌缺乏意境和美感。这说明AI在理解和表达人类情感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